close

好久沒有寫一些非關電影的文字,這幾日特別想把近來思考的一些事寫下來。

 

不過標題還是仿了巴贊「非純電影辯」,雖是仿題,頗能澆我心中塊壘。

 

這思考也就是,如同巴贊提倡一種非純電影的合法,即改編電影的合法時的道理類似,即聲稱俄國電影波坦金戰艦這種所謂的真正電影或純電影在當時能與戲劇或文學毫無瓜葛,自創電影的語言而大獲成功,實在是因為有其歷史的背景;而在巴贊所提倡的電影美學中,已將那種純粹的蒙太奇語言的電影視為落伍。 

 

歷史背景、時代脈絡、環境塑造,往往是任何一種潮流興起最重要的原因。這讓我想到了時下台灣大環境的轉變,帶給工作者、上班族可能的影響。隨著失業率居高不下、物價上漲、大學生供過於求但教育素質低落等等的原因,使得就業市場競爭,而在職者所得的報償又往往不成比例。這使現階段正適合踏出學校進入基層力爭上游的二二歲至三十歲年輕人,在基層時遇到更多不合理剝削,而其因應之道也有如下數種:一是更不耐於基層工作的磨練階段,要不然就是如日本人所說的「延期償付」,延畢後唸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出國遊學,吃家裡住家裡,希望一天突然寫出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但在這其中卻不願意經歷基層工作的磨鍊,且不論是否有完成膾炙人口的小說的才華,光是將雞蛋完全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壓力,就反而更不容易使好作品完成。我認為國內許多作家作品最具可看性的時候,往往都不是他們已經奠立作家地位的時候,反而是默默無名轉戰各地文學獎時的那股鬥性。可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卻有其道理。另一例便是願意待在基層工作,但是將這種基層的困境完全轉嫁到環境上,轉而安於現況,卻忘記無論環境如何,人能不能轉變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於自己。

 

因此在這樣一個基層的純工作者愈益沒有希望的時代,應該提倡一種非純工作者的合法,非純工作者是在基層工作的階段願意花更多的時間為未來的遠景鋪路,過去此事曾有道德的爭議,但現在其合法性應該確立。現今的雇主因為大環境時機不好,不怕低薪重荷的工作沒有人做,仍在基層工作的人越有這樣的自覺,就應深自體認此種剝削愈長期就確實愈是一種不合理的情況,因此不應該這樣就想著及時行樂,反而應該更嚴苛地利用時間自我創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uilding1 的頭像
    building1

    一號館

    buildi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